(资料图)
水产集约化养殖中,大量的饲料投入和鱼类代谢物的积累不仅引起水体内源污染,养殖废水的排放也导致了周边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产养殖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颗粒、有机物、氨氮、硝酸盐、磷和抗生素等。目前,水产养殖污水的主要处理方式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优点,是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
(1)生物絮凝技术。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碳源保持水体中浮游生物、细菌和细菌分解者的数量,在碳氮比适合的条件下,形成的生物絮体能够将有机氮等污染物转化成可供滤食性养殖生物利用的菌体蛋白质,从而实现养殖水体中污染物循环利用的新兴技术
(2)藻类塘+水生植物塘。藻类塘内生长大量细菌和藻类,细菌和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两个主要的微小生物,对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净化和水生物修复起重要作用。好养细菌将含碳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将含氮有机物降解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将含磷有机物降解为磷酸盐类则利用被好养细菌降解的物质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释放氧气,供好氧细菌生长,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将水生植物塘放在藻类塘之后,可以有效去除藻类塘产生的藻类。水生植物塘对氮去除有很好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底部基质吸收、沉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转化等综合作用,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植物的根际区含氧,非根际区厌氧,因而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以上内容由漓源环保小编整理编写,了解更多废水处理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漓源环保污水处理。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