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来自《方言传承下去有啥意义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方言产生的基础就是古时人们画地为牢的生活模式,因此在当今时代,人为的想消灭方言或者拼命的挽救方言,都没有什么用处,不但徒劳无功,而且还制造矛盾。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如果一个地方的人基本上都是祖祖辈辈的本地人,方言就有存在的基础。如果某一个地方人员流动性很大,人们都来自四面八方,大家彼此交流,只能采取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说普通话。这是自然规律,人为的干预都起不到什么作用。
公立教育只能教普通话,不但是一种国家政策,也是因为普通话是有标准的,能统一授课。当人们出于爱乡土的热情,想要传播和教授方言的时候,才发现最大的障碍竟然是方言本身差异性非常大的特点,所谓“十里不同音”。要教授方言,以谁为标准就成了大问题,没有标准就没法教授,这就是方言教育的死结。所以喜欢讲方言的人,就在自己的家里传承方言就行了,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有人说方言有很多特色,消失了很可惜。
我们的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同样也很可惜。
地方经济走向全国流通的经济,又走向世界流通的经济。有多少地方产品、特色产品消失了,同样也很可惜。
如今交流融合的社会形态,就不利于方言的保留与传承。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要举欧洲的例子,欧洲的多语言文化不是优势而是劣势。中国这样有悠久的大一统传统的国家,不可能为了维护语言的多样性,而绊住自己前进的脚步。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